親愛的朋友,
過去許久和我們共同努力打拼,提升南臺灣醫療水準,為我國的在地醫學研究打下根基的林炳文院長已經離開人世六年多了。我們常在思考,怎樣可以延續林前院長向上進取的人格來激勵更多人延續他的臨床醫學研究之路。所以我們決定開始這個【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的募款努力。
本基金係由林教授在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及臨床醫學所共事和學習的故舊學生與家屬共同發起,成立之目的是希望運用關心醫學研究的社會資源,結合民眾與校友力量,透過舉辦研討會和學術講座,補助臨床醫學和轉譯醫學領域之研究進修,以及協助臨床醫學相關智慧財產之育成,來培植台灣臨床醫學和轉譯醫學領域的人才,促進臨床醫學及轉譯醫學的研究發展,為改善全民的健康做出奉獻。
本基金希望借助社會賢達與校友們的力量與資源來共同推動開展。這是一個以促進醫學研究為宗旨的基金會,我們將不向業務相關的廠商勸募,所以更期待與我們理念契合的您能一起共襄盛舉。不論您捐助多少金額,我們都將公告在徵信網站捐款芳名錄上,在基金會成立後也將提供捐助收據做報稅用途。我們將謹慎及妥善使用此款項,您的每一份捐款,我們都將深深珍惜並懷抱感恩。
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 蘇文彬 敬邀
發起人:葉錦瑞醫師、蘇益仁教授、沈延盛院長、謝奇璋教授、劉秉彥教授。
刊 訊
親愛的朋友您好
「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誠摯感謝社會賢達與校友們力量的捐款奉獻,協助培植與育成台灣臨床醫學和轉譯醫學領域的人才。
2017年11月9日值林炳文教授冥誕之際發行《林炳文教育基金刊訊》,以紀念林前院長;期盼大家延續林前院長向上進取
的精神,激勵更多人邁向臨床醫學及轉譯醫學研究之路。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 劉秉彥 敬啟
中央研究院鄭永齊院士 獲頒「林炳文教授基金講座」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前院長林炳文教授,一生培育無數醫學人才,更是一位視病猶親的良醫;為感念與延續林炳文院長的人格與風範,成大臨床醫學所2016年首次設立「林炳文講座」,第一屆講座得主為鄭永齊院士。成大校長蘇慧貞親自授獎,感謝鄭永齊院士在成大醫學院、醫院創設初期直接、間接的協助,在大家努力下,成大醫學中心才有現今亮眼的成績。林炳文講座頒獎典禮,下午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南院區地下一樓「何曼德」講堂舉行,典禮簡單隆重。鄭永齊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專精於癌症與病毒化學療法研究,尤其在有關病毒特有蛋白的功能與特性的研究。近年來,他開始研究中醫複方對抗疾病的試驗,在動物及臨床實驗上頗具成效。成立「中藥全球化聯盟」推廣中藥,管制藥品品質,建立資料庫,臨床試驗,致力於藥草培植標準化。相信中藥與西藥結合運用,可以發揮最大功效。蘇慧貞校長致詞表示,鄭永齊院士在成大醫學院、醫院創設之初,給予許多直接、間接的協助,在各界熱烈的支持下,成大醫學中心發展成為南部首屈一指的醫學中心。鄭永齊院士致詞指出,得到成大醫學院的榮譽,且在何曼德講堂授獎,別具意義。自己與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是舊識,深切了解黃崑巖院長對成大醫學院的期許,以及要求醫師要具備人文涵養,也因此成大醫學院格外重視人文素養的養成。與微生物學、病毒學領域專家荷曼德院士也是舊識,自己告訴何曼德院士,成大醫學院要發展與研究生物醫學領域,荷曼德院士很熱心提供許多協助。來到成大,得到榮譽,欣喜萬分。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希望借助校友以及社會的力量,在財團法人成杏醫學文教基金會下,募集「臨床醫學所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延續林炳文院長向上進取的人格,激勵更多人延續其臨床醫學研究之路,基金將用於舉辦研討會、學術講座、補助臨床醫學、培植轉譯醫學和轉譯醫學領域的人才。林炳文院長,民國41年出生,台灣醫界肝膽胰臟科權威,2012年淋巴癌病逝。在母親勉勵下自幼立志擔任醫師,從小學、初中到台南一中都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在台大醫學系就時更多次獲得書卷獎。他擔任成大醫院第六任院長,在醫學院教學也在醫院看診,他不遺餘力提攜後進,更是關懷病人的良醫。
九州大學Masao Tanaka(田中雅夫)教授獲頒「林炳文教授基金講座」
2018第十一屆胰臟癌國際研討會暨林炳文教授紀念演講會於107年6月8日至10日假國衛院何曼德講堂與成大醫學院第四講堂舉行。
林炳文教授紀念演講會頒發紀念講座(Memory Lecture of Pin-Wen Lin: Award for Annual Lecture)予九州大學醫學院醫學研究科臨床腫瘤外科學科Masao Tanaka (田中雅夫)教授,同時田中雅夫教授也提供乙場講座,講題為「My journey in IPMN: establishing guidelin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名古屋大學Akimasa Nakao (中尾昭公)教授獲頒「林炳文教授基金講座」
2019第十二屆胰臟癌國際研討會暨林炳文教授紀念演講會於108年7月5日至6日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啟川大樓六樓第二講堂。
林炳文教授紀念演講會頒發紀念講座(Memory Lecture of Pin-Wen Lin: Award for Annual Lecture)給名古屋大學名古屋醫院外科學科Akimasa Nakao (中尾昭公)教授,同時中尾昭公教授也提供乙場講座,講題為「Isolated pancreatoduodenectomy using Nakao mesenteric approach」。
首爾國立大學外科學科Jin-Young Jang教授及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洪文俊教授獲頒「林炳文教授基金講座」
2020第十三屆胰臟癌國際研討會暨林炳文教授紀念演講會於109年7月11日假國家衛生研究院何曼德講堂舉行,兩位教授各提供乙場講座,講題為「Role of surgical resection in the era of FOLFIRINOX for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和「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3-induce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s a vulnerable target of pancreatic cancer」並獲頒紀念講座。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Lei Zheng, M.D., Ph.D.獲頒「林炳文教授基金講座」
2021第十四屆胰臟癌國際研討會暨林炳文教授紀念演講會於110年8月14日以『全線上會議』舉行,Lei Zheng, M.D., Ph.D.提供乙場講座,講題為「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pancreatic cancer — clinic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並獲頒紀念講座。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黃燦龍教授獲頒「林炳文教授基金講座」
2022第十五屆胰臟癌國際研討會暨林炳文教授紀念演講會於111年8月20日假台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B1F赤崁延平廳舉行,黃教授提供乙場講座,講題為「The dedication in pancreatic diseases and treatment. 」並獲頒紀念講座。
關懷「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2017新年講座與音樂美食宴聚
2017新年講座與音樂會20日(五)在成大會館3F宴會廳隆重舉辨。台南多位重量級醫界包括葉錦瑞醫師、張俊彥院長、沈延盛主任、劉秉彥主任、呂佩融教授、洪澤民教授、蔡坤哲教授、蔡曜聲教授、林聖翔教授、陳芃潔教授、江伯敏教授、蘇文彬教授、許育祥教授、Prof.Michael Hughes 等均與會,南市長賴清德與衛生局長林聖哲也特別與會致詞,並由鍾正明院士演講「幹細胞研究到臨床醫學應用」。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前所長謝奇璋說,今日活動主要是把林炳文院長對科學、醫學的支持還有對年輕人的關懷,盼能延續擴大。前所長謝奇璋指出,台灣競爭力在於科學、醫學的優勢能持續發展,但目前健保制度下,很多新科學研究與新世代科普教育攏有很多受限之處,秉於過去林炳文院長對科學教育的極力支持,替南台灣醫學教育設下很好基礎,所以設立「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盼將其精神延續,培育支持更多少年醫師與研究。「支持醫學研究也讓社會國家進步,新世代有競爭力」!謝奇璋前所長指出,為延續擴大林炳文院長的精神,去年暑假開始推動【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的募款努力。目的是希望運用關心醫學研究的社會資源,結合市民與校友力量,透過舉辦研討會和學術講座,補助臨床醫學和轉譯醫學領域之研究進修,以及協助臨床醫學相關智慧財產之育成,來培植台灣臨床醫學和轉譯醫學領域的人才,促進臨床醫學及轉譯醫學的研究發展,為改善全民的健康做出奉獻。【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正借助社會賢達與校友們的力量與資源來共同推動開展,這是一個以促進醫學研究為宗旨的基金會。會程中安排了精彩的直笛演奏、小提琴與鋼琴演奏、吉他表演及吳銘彬醫師特別演出的玉米團重唱團音樂表演,大會也呼籲社會賢達能夠慷慨捐款讓基金永續發展。
2017關懷長照願景音樂餐會
12/2在台南大億麗緻舉辦「關懷長照願景音樂餐會」,邀請醫界出身的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到場致詞,並邀請衛福部陳時中部長分享台灣長照願景,成大校長蘇慧貞到場致詞。賴清德院長致詞時表示,自己曾受助於成大醫院開院元老林炳文,每次想到他在盛年之際即離開,感受到是醫院、社會的損失。他更感性地說,「在工作場合上面對一些困難,我今天有辦法走到這地位是因為有很多人幫忙,應該勇敢堅持下去」。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會中也表示,台灣在8年後將面臨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速度比歐美快,因此建置以人為中心、家庭為基礎、社區長期照顧的長照2.0體系格外迫切,希望大家支持。會程中安排了精彩的電鋼琴演奏、小提琴與薩克斯風表演,透過音樂傳達對故林炳文院長的懷念與感恩,也期盼共同協力永續推動「長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為改善而提昇全民健康做出實際奉獻。近年來,我國人口快速老化,失能、失智人口之增加,照顧需求更顯迫切性,衛福部為能提升服務量能,廣布長照資源,並回應民眾多元照護需求,積極推動長照2.0,目的在於建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減輕家屬照顧負擔,提升長者生活品質,落實在地安老。長照2.0在做法上包括:擴大服務對象及範圍、增加服務項目、建立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體系,發展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培植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照護團隊、充實照顧服務人力、鬆綁服務提供的限制、增加誘因,鼓勵業者投入長照服務等。而為了提供以人為本的連續性服務,長照2.0向前延伸初級預防、活力老化,以期延緩失能;向後端則銜接出院準備服務及在宅臨終安寧照顧,結合醫療體系,建立以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體系,期能達成「以人為本、品質、效率」的目標。
2018年老人醫學探討與音樂餐會
故林前院長已經離開人世六年多了,臨床醫學研究所創辦【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延續了故林前院長向上進取,深耕醫學科學教育的精神,希望培植台灣臨床醫學與轉譯醫學研究領域的人才。當人步入老年期後,生理機能開始衰退,如代謝減慢,腺體分泌減少,咀嚼、消化、吸收等能力降低,肌肉活動能力減弱,機體的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神經系統如認知功能與運動功能等變差,從而易導致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與內分泌失調症、骨骼與關節疾病、便祕和肌肉萎縮、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等老年性疾病,如何來提供老人治療計畫、營養飲食計畫;甚至展望幹細胞治療的前瞻研究,解決臨床上的困境等等;都是目前國家在發展高齡社會相關醫療政策上非常重要的研究議題。今天【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舉辦了這個「老人醫學探討」與音樂餐會,邀請了成大醫學院各領域專業教師或醫師針對「老人新陳代謝變化、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老人癌症與免疫能力改變、神經病變、幹細胞治療、維持老人的營養等」各議題的最新研究發展進行講演分享,期盼能提供中高齡者優質生活與健康人生。各主題焦距內容有老人新陳代謝變化.老化是身體機能下降的過程,人的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系統隨著年紀增長而退化,進而導致血糖失衡、血脂肪上升等現象,甚至甲狀腺及性腺功能均有所影響;面對、認識並了解疾病才能與之共存,更能健康地老、老得健康!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與心衰竭仍然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臟疾病,與年輕族群不一樣的是,老年人的高血壓是以收縮壓高為主,而舒張壓並不會上升太多。而收縮壓的高低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險因子。隨著年齡上升,心臟肌肉組織越來越硬,心臟舒張功能變差,舒張性心衰竭的比例增加。最後冠狀動脈阻塞的情況也與年輕人不同,老年人的心肌梗塞症狀較不典型,同時常常是多條血管阻塞。老人癌症與免疫能力改變老人的免疫較差,T細胞分化成熟過程延長,細胞免疫功能下降,殺傷腫瘤細胞的活性明顯降低。另外,老年人IgA減少,不能有效抵禦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此外,年紀增長與身體功能退化並不是相等的,而是多變異性的(heterogeneous)。
因此,老年癌症病人的治療是不能“一視同仁"的,必須針對個別病人的情況來給予治療。對於健康狀況良好的老人家,治療方式與年輕人並無不同;但是對較脆弱,有較多共病(co-morbidity)的老年人,治療計畫便需要多加斟酌予調整。最後,因為老年人還有面臨疾病的後續心理精神壓力,生活品質等因素,都是在治療老年人的癌症上面,需要特別考量的地方。神經病變隨著身體的老化,神經系統也跟著變化,尤其是認知功能與運動功能這兩大部份,因此各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產生,繼而造成患者、家屬、社會的負擔。近年來政府推動長照計畫,很多老年人口即患有這些神經退化性疾病,加上本基金會另一發展重點在再生醫學,期望細胞治療能在這些神經退化性疾病有所進展與突破,以解決臨床上的困境。幹細胞治療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器官的正常體細胞會逐漸喪失、或被累積突變的異常細胞取代。用幹細胞補充這些損失的正常細胞或者修正取代異常細胞有助於延緩退化甚至增強功能,而因此老年失能時間的縮短伴隨功能時間的延長可以減少社會負擔甚至增加生產力。如何維持老人的營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不當飲酒 及吸菸是非傳染病的四大危險因子,聯合國大會亦於 2016 年 3 月宣布 2016 至 2025 年為營養行動十年,說明了健康飲食備受國際重視。臺灣 65 歲以上銀髮族已接近全人口的 14%,為高齡化社會,高齡或退休人士的健康狀況以健康與亞健康者占八成以上。依據國民健康署2016年針對全國22縣市高齡友善城市調查,發現10%老人有咀嚼困難問題,而隨著年紀增長,高齡者因面臨咀嚼、吞嚥能力變差,腸胃消化功能漸弱、獨居、無人備餐共餐等情況,容易衍生營養不良問題。如何讓高齡者要「吃的下、吃的夠、吃的對」,應是大家一起重視的高齡促進健康議題。
2022年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細胞新思維II-iPSC之應用
細胞是生命的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細胞治療已儼然成為全球重視的新興醫療方式,更給予癌症患者一個新契機。生物醫學知識浩瀚無限,基因工程技術的進步,讓我們正迎向著蓬勃發展的細胞治療年代,亦引領著戰勝疾病的新趨勢。
因應衛福部推動的「再生醫療二法」,開發及推動新穎細胞治療,成大醫學院與成大醫院5日聯合舉辦「2022成功大學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以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為主題,與美日台細胞治療領域專家,共同聚焦相關研究與應用。
「再生醫學」在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開發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後,開啟了嶄新的篇章。成大醫學院與成醫5日聯合舉辦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展開促進細胞治療研究的交流,期望未來拓展多元廣泛的細胞治療臨床應用。
成大醫學院長沈延盛指出,細胞治療在成大已發展數年,並於今年獲得政府大型再生醫學計畫;細胞治療若如同藥物可以被廣泛使用,異體細胞治療的開發將是關鍵,而iPSC正是實現異體細胞治療的重要來源。
本次研討會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Kenneth R. Boheler,介紹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衍生的心肌細胞研究與挑戰,透過分離方式加速衍生心肌細胞應用於心臟再生的發展;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基金會副中心長吉田信介,也針對日本具臨床等級iPSC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單倍體細胞庫及其臨床治療的應用介紹。
國內專家部分,成大臨醫所特聘教授蔡坤哲探討基因編輯的神經細胞,於失智症之治療應用;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教授沈家寧則說明利用iPSC衍生細胞平台,幫助了解疾病病程及藥物開發,北榮醫研部教授邱士華也分享從視網膜疾病的基礎研究走向臨床細胞治療等應用。
成大醫院臨醫中心主任兼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劉秉彥強調,細胞治療、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是未來醫療的重要架構,成大醫學院與醫院將持續在基礎研究與臨床試驗上發展,期待對國人健康有更多、更廣泛之助益。
(轉載自 美日台專家 分享再生醫療經驗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cdns.com.tw) )
捐款方式
請於匯款單上註明「指定用途」為「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即可。
一、匯入以下任一行庫
戶名:財團法人成杏醫學文教基金會(統編:06479649)
- 合作金庫(Taiwan Cooperative Bank)成大分行(Cheng Da Branch) (總行代號:006)帳號:1014-717-100284
- 台灣銀行 (Bank of Taiwan)南都分行(Nandu Branch) (銀行代號:004)帳號:253-004-003059
-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府城分行(Fucheng Branch) (總行代號:017)帳號:006-10-122530
二、開立支票
支票抬頭:財團法人成杏醫學文教基金會
- 本會英文全名:CHENG-HSING Medical Foundation
- 匯款後請電話連絡財團法人成杏醫學文教基金會,基金會將開立捐款收據。基金會會聯絡電話06-2353535分機4660,4661 傳真:06-2370263
- 臨床醫學所聯絡電話06-2353535 分機6273、3643
- 臨床醫學所email em73643@email.ncku.edu.tw
- 「指定用途」捐助聲明表 (指定用途捐助聲明表請傳真至06-2758781)
- Contact UsDon't be afraid to reach out. You + us = awesome.
財團法人成杏醫學文教基金會-林炳文教授教育基金
台南市北區小東路35號成大醫院7樓